廊坊非遗名录再添新辉:屈家营古乐、永清扎刻荣登国家级保护名录

廊坊新闻网 阅读:238 2025-08-08 19:45:50 评论:0

近日,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增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屈家营古乐和永清扎刻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添光彩。

屈家营古乐,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被誉为“古乐之瑰宝”。此次屈家营古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据了解,屈家营古乐的传承人已经对古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永清扎刻,又称永清剪纸,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它以剪纸的形式,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题材表现出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永清扎刻的入选,标志着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保护。

此次新增的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廊坊市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其中,除了屈家营古乐和永清扎刻之外,还有以下项目入选:

1. 香河柳编

2. 河间皮影戏

3. 大城杂技

4. 香河评剧

5. 河北梆子

6. 永清柳编

7. 香河剪纸

8. 河间古琴

9. 香河泥塑

10. 大城泥塑

11. 河间木版画

12. 香河面塑

这些项目的入选,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推动廊坊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廊坊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传承培训、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57项,县级项目100项。这些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领域,为廊坊市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廊坊市将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力量。同时,廊坊市还将继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总之,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屈家营古乐和永清扎刻的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是这一工作的生动体现。让我们共同期待,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廊坊新闻网